欢迎来到在华韩国创新中心(KIC中国)!
政府资料
当前位置:首页>量子科学>政府资料

日本发布量子技术2.0全球专利报告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0-09-21 18:36:57 点击量:
发布时间:2020-09-21 18:36:57
2019年4月9日,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下属研究开发战略中心发布《从全球专利地图看量子技术2.0》调查报告,旨在分析全球量子技术2.0研究开发动向。报告提出量子技术2.0的研发速度惊人,从产业界和政府带来的大规模研发投资有望实现大量突破,促进持续性的资源投入至关重要。

报告基于律商联讯LexisNexis®TotalPatent™全球专利数据库,检索1990至2018年美国、欧洲、WIPO、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加拿大受理的量子技术2.0相关专利共计4088件,定量分析了量子技术体系知识产权发展态势。

近年来,全球都在积极进行量子技术2.0的研究开发。作为新技术,量子技术2.0用于准确控制量子状态、进行量子纠缠和量子干涉等量子力学特性的测量、通信和信息处理等,具有代表性方向有量子传感器、量子通信、量子密码、量子计算机和量子模拟器等。目前,美国、欧洲和中国政府都在扩大对量子技术2.0的研发投资,日本从2018年12月开始,将其作为“推动创新的三大领域”之一。

据报告统计,量子技术2.0相关专利4088件,其中,中国(1387件)位居首位,其次是美国(921件)和日本(657件)。从2010年开始,全球量子技术2.0公开的专利数量激增,从国家/地区来看,主要源于中国专利数量的增长。中国公开专利数量自2008年起显著增长,美国自2000年起公开专利数量持续增长,但与中国相比增幅较为缓慢。日本公开的专利数量于2005年达到峰值,之后呈现出了减少趋势。
 
2.全球量子技术2.0主题热点

报告将1990年至2018年划分为6个时间窗,通过专利地图时序分析研究热点技术领域迁移动向。主要结论如下:
(1)1990至1999年,仅出现了“超导量子干涉设备和通信计算”以及“量子点”两个主题。1995至1999年,“超导量子干涉设备和通信计算”主题持续获得高密度的关注。

(2)2000至2004年,量子计算机下属的技术分支“超导量子计算机”呈现高密度的技术集聚,同时“量子线路编译”以及“利用光子的偏振特性进行编码和利用光子的相位进行编码”也开始显现。2005至2009年,除了延续2000至2004年的“量子计算机”、“量子线路编译”、“利用光子的偏振特性进行编码和利用光子的相位进行编码”、“量子点元件”、“超导量子干涉设备和通信计算”热点主题之外,在“量子密匙分配”中也产生了大量专利文献。
(3)2010至2014年,最显著的领域是“量子通信协议”、“量子数据流”和“量子密钥”。2015至2018年,虽然时间间隔较短,但各个计算领域公开的专利数量最多。专利地图中,以“量子加密钥匙”为代表的“量子通信和密码”领域专利公开极为活跃。同时“量子计算机”下属的“量子运算装置”、“量子线路和协议”、“超导集成电路”领域相关专利也十分密集。

4.申请人申请专利分布情况

报告将专利申请人分为了“海外企业”、“日本企业”、“初创企业”和“大学”四种类型,分别选择最具代表性机构进行专利地图分析。
(1)海外企业中,美国的微软公司、英特尔公司和IBM公司在“量子计算机”和“量子比特逻辑门”领域相关专利居多。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和华为主要布局在“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”相关主题,而在“量子计算机”和“量子比特逻辑门”领域几乎没有公开专利。
(2)日本企业在“利用光子的偏振特性进行编码和利用光子的相位进行编码”、“使用谐振器进行逻辑门操作”领域公开专利较多,而在“量子计算机”领域几乎没有公开专利。
(3)初创企业各自研发领域倾向专业化、集中化趋势明显。大学申请专利涉及了五个领域,未见专利分布密集特征。其中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专利数量较多,已拥有与民营企业同等规模的专利数量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“量子比特逻辑门”领域专利较多,而MIT更偏重于“量子比特逻辑门”以及“量子计算机”领域。